台湾学者林安梧教授应邀来校举办国学讲座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5-21   浏览次数:0
 

520,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所长、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著名国学大师林安梧教授应邀来校,做客大爱讲堂,在图文信息楼五楼报告厅为600余师生作了题为《儒释道三教与21世纪人类文明》的国学讲座。白波主持讲座并讲话。学校领导侯端敏、李建军、赵敏出席讲座。

儒、道、佛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儒释道三教和谐共生,相互影响和融合,形成了极具韧性的中华文化。林安悟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中华民族的永生奥秘是孝、悌、慈三个字,主张生命最重要的不是出人头地,而是安身立命。安身立命自然能出人头地,是共生共长共存共荣的出人头地,而不是压倒别人的出人头地;也不是此时的功利绩效,是放在一个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一个生生不息的继承之中安定自己生命。21世纪人类文明已经不是一方的文明,而是世界的文明,需要我们更多的交谈、互动和融通,唯有如此才能共生共长共存共荣。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今天,需要对儒释道文化作出符合当代生活的诠释与加以实践。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将它们参与到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一个重要的调节性的作用,对人类的文明有更大的贡献。中国文化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要好好正视自己的文化,中国文化应该尽快找回自己的话语权。林安悟教授表示我们应以儒家敬而无妄的精神,以佛教的净而无染的思想,以道家致虚守静的主张,能够宁静其心,端正其志向,让中华文明在人类发展过程里,真正起着一个造化生生不息的功能。

如何让当今学子认识并将儒释道文化精华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林安梧认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缺一不可。他还从中国文字的角度分析了儒道佛文化的精神,向大家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下午,林安梧教授与有关部门负责人、社科部教师及学生代表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医学生人文素养进行了座谈。赵敏主持了座谈会。林安梧介绍了台湾慈济大学医学院在骨髓移植、“大体老师”等医学人文方面开展的活动,改变了世人对于“大体”的看法,增强了敬畏生命的理念。他就与会教师提出的医德建设,“仁爱”、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孔子、孟子、荀子学说的区别和特点,如何开展经典教育,如何培养公民意识,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及现代文化的关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思考等进行了点拨和交流。

本次学术讲座活动由社科部发起,得到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社科部全体教师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医学人文课程和传统文化教学改革将起到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林安梧教授简介:

林安梧教授是当地著名新儒家学者,台湾大学第一位哲学博士。现任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同济大学讲座教授、元亨书院创办人、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武汉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厦门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曾任台湾清华大学宗教与哲学教授兼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南华大学哲学所创所所长、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鹅湖学刊》主编及社长、《思与言》学刊主编。

林安梧教授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比较哲学、哲学人性论、文化心理学、比较宗教学。著作有:《王船山人性史哲学之研究》、《存有、意识与实践》、《中国近现代思想观念史论》、《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儒学革命论》、《儒学转向》、《当代新儒家哲学思想史论》、《儒学与中国传统社会之哲学省察》、《道的错置》、《台湾文化治疗》、《牟宗三前后:当代新儒家哲学思想史论》、《佛心流泉》、《道可道:老子译评》等,以及专业学术论文百余篇。曾多次获得青年著作奖、行政院第一届重要学术著作奖、国科会奖等。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林安梧教授提出的「后新儒学」,引发海内外学界关注,国际上已有多篇著作及论文对林安梧思想展开研究。

 
6165cc金沙总站(中国·VIP认证)官方检测中心·BinG百科 版权所有
地址: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荷花路133号 网址 www.hzhfdj.com
Baidu
sogou